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:家暴不分性别都应零容忍

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:家暴不分性别都应零忍让

事件回顾:冲动一巴掌酿成严重后果

近日杭州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家暴事件,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。事务的起因很简单:妻子洗澡时让丈夫照看5个月大的孩子,结局孩子不慎从床上跌落。愤怒的妻子在责问丈夫时,听到”我也不是故意的”这句辩解后,冲动之下扇了丈夫一记耳光,不偏不倚打在耳朵上,导致鼓膜穿孔。医生诊断显示,鼓膜破裂会导致耳痛、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。

这起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的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。表面上看起来是由于孩子受伤引发的家庭纠纷,但实质上已经构成了家庭暴力。无论出于何种缘故,暴力行为都不应被合理化。

舆论双标:为何女打男常被忽视?

令人意外的是,在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的新闻评论区,不少网友竟然力挺妻子。有人认为”五个月宝宝摔下去多危险啊,这一巴掌给他打残都是轻的”,还有人指责批评者忽视父亲的失职。这种为女性施暴者找理由的现象值得警惕。

试想一下,如果角色互换,是丈夫一巴掌导致妻子鼓膜穿孔,舆论会怎样反应?必然是一片谴责之声,绝不会有人为施暴者开脱。这种对待家暴的双重标准,反映出社会对”女打男”现象的认知偏差。

全国妇联和民族统计局数据显示,中国22.9%的女性和19.9%的男性曾遭受家暴,比例相差并不大。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这类事件绝非个例,男性同样可能成为家暴受害者。

家暴本质:暴力行为没有正当理由

无论出于什么缘故,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都是不可接受的家暴行为。正如专业人士所言,家暴没有”好的家暴”和”坏的家暴”之分,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都应该被零忍让。

令人欣慰的是,法律正在进步。重庆、湖南等地已出现为男性颁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案例,部分地区法规也将”受害妇女”改为”受害人”,体现性别平等规则。这为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这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。

小编归纳一下:建立无性别差异的反家暴共识

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:反家暴不能搞双标。无论是男打女还是女打男,暴力行为都应受到同等谴责。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社会共识:家暴没有性别之分,受害者都值得保护。

只有打破”男强女弱”的刻板印象,消除对女性施暴者的大度态度,才能真正实现对家暴的零忍让。让我们从正确看待妻子一巴掌致老公鼓膜穿孔这类事件开始,共同营造反对一切形式家暴的社会气氛。

版权声明

您可能感兴趣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