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夹烟墙画引发投诉风波
近日,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展示鲁迅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引发热议。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投诉,认为这幅墙画有”引导室外聚集抽烟”和”误导青少年”之嫌,要求更换。这一投诉迅速登上热搜,引发广泛讨论。
孙女士表示自己是一名控烟志愿者,她认为原画中的鲁迅是在室内吸烟,而墙画去掉背景后可能让人误以为在公共场所吸烟。但这一见解遭到不少网友反驳:”鲁迅夹烟的形象太经典了””受众并没有那么禁不住诱惑”。
浙江鲁迅研究会权威回应
针对这一争议,浙江鲁迅研究会秘书长卓光平明确表态:墙画呈现的是”生活化的鲁迅”,是大众广泛认同的形象。”我们不应当将鲁迅过度神圣化、战士化。”卓光平强调,鲁迅夹烟墙画展现了他贴近普通人的诚实一面,这样的形象更显亲切。
研究会同时反对借此形象进行网络炒作的行为,指出部分人利用”鲁迅吸烟”话题博取流量的行为不利于正确传播鲁迅灵魂。关于墙画去留难题,卓光平表示:”该墙画作为艺术呈现已有数十年历史,是绍兴鲁迅故里的标志性场景其中一个,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。”
景区与文旅部门坚持尊重历史
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回应称,鲁迅故里景墙用木刻形式表现,符合鲁迅文化的历史背景,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重要打卡地。景区表示将坚持尊重鲁迅、尊重历史、尊重艺术,不轻易改变既有形象。
绍兴市文旅局职业人员透露,他们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,都表示这是历史的客观现实,也是绍兴旅游的一张名片。文旅局表示会在广泛听取民意基础上做出决策,不会因个别投诉盲目更换。截至发稿,鲁迅纪念馆暂未收到更改墙画的通知。
舆论呼吁理性看待历史形象
这场争议引发更深层次的思索:能否用现代标准苛责历史人物?鲁迅先生烟不离手的形象放在近百年前的社会环境中并不算恶习,当时也没有强调二手烟危害。有评论指出:”要表达控烟立场就去苛责前人,让鲁迅也要’禁烟’,这是绑架舆论。”
不少声音认为,鲁迅夹烟的形象已成为其艺术标志,深入人心。若因个别投诉就修改历史形象,既是对历史的不尊重,也是对艺术的不包容。截至发稿,孙女士在社交媒体上的投诉帖文已被删除,但这场关于怎样平衡历史尊重与现代价格观的讨论仍在继续。